一、单选题
1.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
A.生产力发展 B.科技进步
C.教育技术进步 D.产业革命
2.在学校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A.少先队活动 B.教学活动 C.课外活动 D.后勤工作
3.古人苏秦受辱而悬梁刺股,终成学业,恰好印证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名言,这说明人的情绪的两极( )。
A.是对立而不可调和的 B.是具有社会性的,可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
C.因一定条件而互相转化 D.是可以寻找到一个平衡点的
4.儿童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等表现,一般称作( )。
A.心理异常 B.不适应表现 C.不良表现 D.问题行为
5.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二、简答题:
1.学习动机的种类有哪些?
2.简述先行组织者技术及其应用。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B。解析: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知识的发展。
2.【答案】B。解析:教学是学校工作的核心。
3.【答案】C。解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意思是不到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口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这说明情绪的一极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为另一极的。
4.【答案】D。解析:考查问题行为的含义。
5.【答案】D。解析:德育的实施顺序要依据个人特点和需求进行。
二、简答题
1.【答案要点】
(1)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
(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2.【答案要点】
(1)先行组织者技术的目的。
奥苏伯尔认为,如果接受学习是意义学习的话,也同样可以发展智力。而意义学习的产生依赖于学生对大脑中原来有某种特定的知识的同化作用。如果学生大脑中没有这个知识,那么,就提前输入一个知识。这个为了促进意义学习而提前输入的知识,便是“先行组织者”;这种教学方法就称先行组织者技术或策略。
(2)先行组织者教学程序。
在呈现正式教学内容之前,利用三、五分钟时间,提前输入一个引导性的知识点,以同化后来学习的新的知识。作为先行组织者的知识,一是抽象性、概括性较强的上位性知识或与新学习知识具有某种相似性的知识。